科技要闻

科技工作会商推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2020-09-27  10:55:26 来源:科技要闻 浏览次数: 字体:[ ]

为加快推进区域创新,2017年,省科技厅建立了科技工作会商制度,将省直有关部门、市、县、高校整体创新工作纳入重点关注和支持范围,充分调动各地科技创新工作积极性,推动全省科技创新实现“点”“线”“面”深度融合发展。

“科技工作会商旨在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充分调动各方面科技创新工作积极性,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出发,加强区域创新重点工作组织,并集成省级和地方的科技创新资源,共同推动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带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创新型河北建设。”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科技工作会商是河北推动区域创新的创新性探索与实践,三年来,已相继与保定、承德、邯郸、秦皇岛、衡水、沧州以及辛集、定州等8个市政府和河北工业大学、河北医科大学、燕山大学、承德医学院等4所高校开展了工作会商,共同谋划和启动了一批重大科技工作,形成了省科技厅与各地协同推进区域创新的良好局面,取得了良好工作成效。

促进省级和地方创新资源统筹整合

近日,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双子座大楼里,白领们进进出出,行色匆匆,一片繁忙景象。

作为中关村在北京之外设立的首个创新中心,目前,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已累计有60多项重大科技成果在中心实现转化,吸引包括中国信通院、海康威视、华凯光子等300多家知名企业和机构注册办公,其中科技型中小企业占比70%。入驻企业累计研发投入超过1亿元,产生知识产权600余件,吸引双创人才4000多名,有力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以前,省、市、县三级科技工作统筹协调不够,存在科技资源分散、配置低效的情况。通过科技工作会商,省科技厅和市县政府实现了科技资源的集成和协调配置,显著提高了科技工作成效。”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科技工作会商实施中,省科技厅与相关市、县(市、区)政府共同研究和签署《科技创新合作协议书》,指导各地加强区域创新工作研究和谋划,确定重点工作思路和落实举措,指导各地科技工作开展。

为推动科技创新合作协议落实,各地密集出台了相关配套措施。在省科技厅给予专项资金支持的基础上,市、县财政安排配套资金打包使用,着力打造科技工作会商示范样板。

保定市聚焦科技园区建设,积极打造智慧园区,扎实推进中关村丰台园·满城分园、深保产业园、高碑店国际创新园、涿州农科园、国际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等18个重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采用现代的服务手段,大力提升园区的综合服务能力。同时,紧抓河北·京南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机遇,积极探索“京津研发、保定转化”的创新协作新模式。

“截至目前,已有53名院士、10余家中科院研究所服务保定发展,京津冀技术交易保定信息平台等6个平台相继投入运行。”保定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邯郸市军民融合产业园区建设也取得了新进展。如今,718所新兴产业园、718所新材料产业园、718所派瑞产业园、汉光新兴产业园、汉光光电科技园、汉光产城融合理念创新园等6个园区建设取得积极成效,718所特种气体项目一、二期工程已经投产,汉光耗材产业化项目一期已开工建设。

定州市与中国科学院共建未来科技城,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孵化示范区,与国研科技集团合作共建国家级军民融合产业园,建成无人机研发培训试验试飞基地。与中国机械设备工程集团合作,建设生物质天然气研发、制造、服务综合示范基地。

“省科技厅对各市县提出的创新平台、创新基地建设需求给予重点关注,采用实地调研,现场办公等形式给予工作指导,积极支持相关平台和基地建设。”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3年来,通过科技工作会商,共支持相关市县建设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创新平台130个,省级以上农业科技园区、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科技创新基地10个,大力推进了创新资源的统筹整合。

推动高校学科建设和科技成果转化

智能分类垃圾箱自动称重满溢报警、对环卫车辆实时监测并自动下派收运任务、用大数据预测车辆故障、大小车对接系统替代垃圾中转站存储和转运环节避免恶臭扰民、对环卫人员等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监管……这是河北工业大学推出的“智慧城乡固废综合处理系统”,部分装备填补了国内空白,总体指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目前该系统应用于河北凯泰专用车公司的环卫产品,已在张北县进行试点投放运行。

“智慧城乡固废综合处理系统”的研发与上市,只是省科技厅通过科技工作会商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一个缩影。

“高校是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科研队伍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源头力量。”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河北不断强化顶层设计,建立厅校工作会商机制,引导高校围绕全省经济发展需求进行技术创新,开展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积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在省科技厅的支持下,厅校工作会商成效突出,在创新能力提升、服务区域发展等多方面均取得了可喜成绩。

科学研究成果颇丰。河北工业大学获批科研项目325项,资助经费7271万元,其中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7项,资助经费3454万元,新增授权专利232件,签订横向合同161个,合同金额达6776万元。

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河北医科大学成立了医学与健康研究院,打破了学校原有的学科、学院、研究室等壁垒,融合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药学院等科研人员,并引入医科大学附属临床医院研究人员,加强了学校与医院、基础与临床紧密合作。

服务社会能力逐步提升。河北工业大学省部共建电工装备可靠性与智能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与我国13家大中型企业签订框架合作协议,在科研项目、成果转化、联合报奖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为天津市特变电工变压器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动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西门子(苏州)电器有限公司、中国汽车研究技术中心等60余家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河北医科大学结合我省医药产业发展方向和生物医药研发需求以及未来对于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与临床问题的结合和应用的需求,重点开展生物医药开发与转化研究、前沿医学交叉学科研究。

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会商,省科技厅指导相关高校围绕源头创新供给加强重点领域学科建设,开展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在新型材料、新能源汽车、智能机器人、生物医药开发与转化、前沿医学交叉学科研究等领域,研发和转化科技成果165项。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

“卡脖子”的东西,不是大学的,也不是研究所的,全是卡在企业的产品和技术上。头部企业走到“无人区”会迷茫,基础研究有助于为企业指明前进方向。

“近年来,创新主体培育得到全省各级科技部门的高度重视。”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省科技厅积极鼓励和引导会商市(县)加强创新创业服务机构建设,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

衡水市在对接科技资源上求突破。深入企业开展“点对点”服务,依托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天津大学、河北科技大学、中关村天合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等,先后组织36位专家,到各县市区的152家企业,深挖企业技术需求和难题185项,取得明显成效。采用增材制造技术帮助中铁建解决了模具修复难题,帮助格雷服装应用絮凝、沉淀法处理熨衣蒸汽冷凝水,实现了蒸汽冷凝水再利用。促成了衡水电机有限公司与航天鑫创有限公司合作研发“稀土永磁同步伺服电机”等一批科技合作项目。

辛集市着力激活创新发展的“动力源”。制定差异化、精准化措施,帮助企业解决生产和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利用各种线上线下平台组织开展政策宣讲、培训、答疑等服务,择优筛选了一批创新能力强、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的科技型企业进行“一对一”针对性指导和帮扶。严格落实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2019年发放高新认定奖励近300万元,共减免税收高达8亿元。

承德市全面加强创新主体和条件建设。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工程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建立了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新机制,组织开展“双创双服”等惠企服务活动,积极深入企业,帮助解决政策难题,指导开展技术创新,推动全市科技型企业快速发展。

据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省科技厅将加强创新主体培育列为与相关市、县政府科技工作会商的重点内容,在各市、县的积极努力下,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从2017年3174家增长到2019年的723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从5.5万家增长到目前超过8万家。

推进特色产业提档升级

借助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多年来靠轮椅出行的截瘫患者能站起来做康复运动;借助“安行机器人”,腿脚不便的老人可以自主安全行走……美丽港城秦皇岛多了一张“北方高端康复基地”的名片。

不光是大健康,氢能源、电子纸(柔性显示器)、无人驾驶……随着一个个项目的落地,我省新兴产业发展的崭新形象逐渐显现。

围绕会商协议中提出的区域产业发展技术需求,省科技厅积极支持各市、县和高校开展技术创新,组织研发关键技术。

在省科技厅支持下,2019年,秦皇岛市围绕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制造、智慧康养、军民融合等领域,组织实施了“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的研究”“高刚度四辊数控型材滚弯成套装备研制及应用示范”“商用车/特种车辆用高强铝合金新材料应用开发”等一批科技研发项目。

北戴河生命健康示范区加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工作,已初步形成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两大产业链,一批新技术、新成果在秦皇岛得到转化应用。秦皇岛开发区建设的中秦兴龙康复辅具产业园,规划占地248亩,总建筑面积25.8万平方米,总投资达到12.5亿元。

此外,省科技厅通过会商任务落实,积极指导相关市县加强区域特色产业技术创新,完善技术服务链条,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承德市围绕钒钛新材料、清洁能源、智能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组织实施市本级财政资助项目53项,积极争取省级以上重点研发项目72项,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投资10亿元着力打造科技研发大厦、大数据研发展示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大学生创业园等八个创新创业平台,孵化总面积近12万平方米,已吸引京津冀及本地区百余家科技企业和创新创业团队入驻。投资近20亿元,建设“创业创新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全链条式孵化平台,重点培育发展大数据、大健康、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金融服务业。

“三年来,省科技厅与各会商单位围绕合作协议联合实施重点技术研发项目143项,产生了一批高水平技术成果,推动了一批新技术、新成果的转化应用,有效支撑了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今后工作中,将进一步完善省、市、县科技工作联动机制,加强科技资源的统筹配置,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支撑。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